10月14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河北省高校艺术教育研究服务中心学术指导,河北美术学院主办的“河美·画境—2025当代油画实践场”首届中国油画名家进校园活动作品展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云上美术馆盛大开幕。“河美·画境:2025当代油画实践场”立足于中国油画学派的理论自觉与文化主体性建构,以燕赵地域文化为学术支点,集结国内顶尖油画艺术家群体,通过在地写生、学术研讨与跨域策展的立体化实践,深度探索油画语言与中国美学精神的融合机制。
原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油画艺术家、教育家靳尚谊先生,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杨飞云先生,及参展艺术家代表、我校师生代表共计300余人参加开幕式。开幕式由河北美术学院常务副校长张建敏主持。

开幕式现场

靳尚谊先生致辞
靳尚谊在致辞中回顾了中国油画的发展历程。他强调,艺术的根本标准是“好坏”,而非“新旧”;“创新”在科技领域意义重大,但在艺术领域,更应关注作品的质量与深度;风格与个性固然重要,但只有在扎实的基础与高质量的创作之上,个性才有真正的价值。他指出,中国的自然光线条件与欧洲差异明显,油画创作的环境更具挑战,因此艺术家更应回归写生、重视基础训练,通过观察与感知积累绘画经验。
最后,靳尚谊对青年教师与青年学子寄予期望:希望大家沉下心来,不急于追求“创新”的标签,而要脚踏实地打好基本功,在不断实践中形成真正的艺术自觉与创作信念,以严谨与真诚延续中国油画事业的生命力。

杨飞云先生致辞
杨飞云在致辞中表示,本次活动通过现场写生、创作实践与专题研讨等多维方式,促进了艺术理念与教学方法的深度融合。活动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三十余位油画领域的学者与艺术家,共同探讨艺术个性与共性、传统与当代之间的关系,使创作现场成为思想交流与学术研究的重要空间。他指出,写生不仅是艺术训练的基础,更是观察世界、进入文化精神现场的重要途径。在此次交流过程中,艺术家们的创作与讨论呈现出鲜明的人文气象与学术温度,体现了中国油画在当代语境下的探索活力与文化自觉。他对所有参与艺术家与组织团队的投入和坚持表示感谢,这样的活动让学术研究回归到创作现场,也为油画艺术的当代发展注入了新的思考与动力。

王廷山会长致辞
河北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王廷山在致辞中表示,本次展览以校园为创作现场,呈现了油画在学术探索、创作实践与教育理念层面的多元尝试,同时体现出河北美术学院在推动艺术教育与学术创新方面的持续付出。作品与校园空间的对话,既展现了油画创作的丰富可能性,也为教育实践与学术研究提供了生动的现场经验,希望此次展览能成为艺术家、教师与学生共同交流学习的契机。

王铁牛先生致辞
清华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国家重大题材艺术创作委员会委员王铁牛表示,“名家进校园” 并非单纯的写生活动,而是艺术理念的践行、社会责任的担当。此次互动不仅为学子提供了艺术学习的契机,也让参与的 “名家” 受益匪浅,重温了学艺初期的纯粹与激情,实现了艺术层面的双向激发与滋养。艺术的生命力在于传承与创新,“名家进校园” 将知名艺术家的艺术创作现场引入校园、实现名家与学子零距离互动,是推动艺术教育创新、激发青年创作热情的有效途径。
甄忠义校长致辞
河北美术学院举办者、校长甄忠义在致辞中表示,本次展览的成功举办离不开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及各位艺术家、兄弟单位的关心与支持。河北美术学院自建校起,始终致力于艺术教育与社会实践、学术研究与创作实践的紧密结合;通过“河美・画境” 项目,为艺术家、教师、学生搭建开放的创作与学术交流平台,同时推动教育理念在创作实践中深化与验证。期望 “中国油画名家画校园” 能成为具有持续影响力的品牌活动,展现新时代中国艺术教育风采。

嘉宾合影
常务副校长张建敏主持开幕式



展览现场
——————————————————
当日,“河美·画境——2025当代油画实践场”研讨会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举行。研讨会围绕如何认识绘画在当代文化语境中的价值与意义、如何理解绘画的本质、关于写生和绘画的经验、中西绘画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文化差异等议题展开讨论。研讨会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常磊主持。
与会专家认为,“河美·画境”以“名家进校园”的形式,将教学、创作与研究融为一体,打通了艺术教育与社会文化的界限,体现出河北美术学院注重实践、开放育人的办学特色。项目以写生为核心方法,引导师生在真实的自然与生活中重建艺术的感受力,使创作回归经验与精神的源头。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写生不仅是绘画的技法训练,更是一种文化立场和精神方法。面对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绘画教育更需回归生活与自然,通过真实的观察与体验唤醒艺术家的精神感受力。绘画的意义不仅在于形式创新,更在于表现人的情感、思想与时代心境。AI技术可以生成图像,却无法取代人类在自然与生活面前的心灵体验,而这种体验正是艺术教育最为核心的内容。
研讨指出,油画作为舶来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必须建立在文化自觉基础上。只有深入传统、立足现实、吸纳生活经验,才能形成具有中国精神的油画语言。“河美·画境”系列活动中所呈现的教学实践,正体现了这种从本土文化出发、面向当代语境的探索路径。与会学者高度评价河北美术学院在教育理念与文化建设方面的创新实践。学院注重以艺术塑造精神,以文化涵养环境,将写生教学、展览策划与学术研究系统化推进,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艺术教育生态。校园建筑与文化氛围所营造的审美环境,也成为艺术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研讨会集中展示了中国油画教育的时代思考与学术追求,形成了关于艺术教育回归本体、以文化涵养艺术、以实践推动教学的广泛共识,为新时代美术学院建设提供了启发与借鉴。

研讨会现场

常磊副院长主持会议

甄忠义校长发言

王铁牛教授发言

陈池瑜教授发言

曲湘建教授发言

陈明所长发言

龙力游教授发言

张鹏教授发言

张俊明教授发言

赵盼超副主编发言

陈连军教授发言

徐晓东教授发言

赵宪辛教授发言

张建敏教授发言
——————————————————
活动结束后,靳尚谊、杨飞云对河北美术及河北美术学院的发展表示关切,就油画学科建设、青年教师培养及艺术教育创新与校领导进行了深入交流,为学校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建议。



参观考察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油画博物馆
出席开幕式及研讨会的领导和嘉宾还有:
河北省原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郭翠朵;
河北美术学院理事长张丽;
理论家代表有: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艺术评论专委会会长陈池瑜;
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所长、《中国美术报》主编陈明;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术馆馆长张鹏;
《中国民族美术》副主编,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赵盼超。
艺术家代表有(以下所有按年龄排序):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曲湘建;
中国美术家协会国家重大题材艺术创作委员会委员骆根兴;
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龙力游;
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特邀艺术家王殿华;
抚顺大学教授、天湖画院院长陈连军;
原唐山画院院长刘亚安;
中国油画学会理事、河北美术馆、河北画院(原馆长、原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课题组研究员张立农;
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课题组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特聘艺术家芃芃;
天津美术学院教授赵宪辛;
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博士生导师徐晓东;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俊明;
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油画学会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张曙光;
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博士生导师韩洪伟;
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常磊;
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课题组研究员、河北美术学院教授黄胜贤。
以及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原海军政治部创作室国家一级美术师王利军;
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云上美术馆馆长孙志义;
中国油画学会理事、海淀区美术馆馆长张庄;
河北美术学院科研处处长张淼;
河北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院长姜兴达;
河北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副院长杜琛;
河北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造型基础教研室主任、“河美·画境”项目组主任贠红霞,及河北美术学院师生代表。
(造型艺术学院 供稿)